專業知識庫
傳播學
基本信息
部分高校按以下專業方向培養: 新聞 網絡傳播 新媒體傳播 媒體市場調查與分析 網絡媒體經營與管理
全國報考碩士較集中的專業: 新聞與傳播 傳播學 新聞傳播學 公共管理
去看看 >>
統計信息(數據統計截止日期:2017 年12月30日)
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
高考文理科比例
男女比例
專業介紹 更多
發布時間:2018-09-03 動態瀏覽次數:168
一、專業所屬學科及專業名稱、代碼
學科門類:文學
類別:新聞傳播學
中文名稱:傳播學
英文名稱:Communication
代碼:050304
二、人才培養目標與核心能力
(一)人才培養目標
本專業主要培養以符合國家政治、經濟和文化建設發展需求為基本原則,以我國高等教育定位和特點為參考框架,同時以行業標準和社會需求為導向,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,堅持正確政治立場和方向,具備新聞傳播學、戲劇與影視學、計算機科學等多學科知識,掌握新聞采訪、寫作、編輯、評論,影視編導、拍攝、制作,以及地方文化和網絡新媒體傳播等多種能力的應用型、復合型、創新創業型傳播人才。畢業后能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及企事業單位的宣傳部門、文化傳媒公司、廣播電視臺等部門,從事編導、記者、廣告與文化經濟活動策劃、計算機網絡課件開發制作等工作。
(二)畢業要求
根據《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》對傳播學專業知識、能力、素質的要求,結合學校成果導向教育的能力指標,以及本專業特點,制定傳播學專業核心能力及指標。
傳播學專業核心能力及指標
核心能力
能力指標
A傳播專業知能
A1 具備文化傳播的國際視野,了解國家傳播政策與法規,掌握比較系統的傳播學類專業知識和能力。
A2 具備終身學習、持續發展較為廣泛傳播的能力。
B傳播實務技能
B1 具備職場所需的傳播學類專業實務技能和技術。
B2 具備綜合應用傳播學專業理論與技術所需的能力。
C傳播應用創新
C1 具備發掘、分析、應用傳播學研究成果,掌握傳播學專業理論前沿,支撐教學與科研的全面發展,并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C2 具備較強的傳播學創新或創業能力。
D協作整合
D1 具備良好傳播實務的溝通協作能力。
D2 具備傳播學專業跨領域統籌、整合的能力。
E社會責任
E1 具備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傳播學專業職業素養。
E2 具備傳播學綠色發展理念和實踐,更好地為地方文化傳播服務。
各核心能力及指標,具體體現為:
傳播專業知能:畢業生應當掌握新聞傳播學、計算機和現代新媒體技術等學科的相關理論知識;掌握媒介經營管理的相關原理和知識,具備一定的市場營銷、媒介調查、媒體策劃與運營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;擁有比較廣博和扎實的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基本知識;熟練掌握一門外語,掌握聽、說、讀、寫、譯方面能力;掌握科學的辯證思維方法,具有基本的人文社科調查研究能力;了解黨和國家新聞宣傳的方針、政策和相關法規;并具備對傳播學知識和能力的終身學習、持續發展能力。
傳播實務技能:畢業生應當掌握傳播學專業的基本業務技能;具備與新聞傳播實踐的發展變化相適應的業務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;具備良好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與溝通能力;具備計算機和現代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力。
傳播應用創新:畢業生應當具備發掘、分析、應用傳播學研究成果;掌握新聞傳播學業界發展現狀與變化趨勢,了解外國行業和專業發展動態;了解并掌握新聞傳播學的創新創業基本知識與技能,具備傳播學專業創新思維與一定的傳播學專業創業素質與能力。
協作整合:畢業生能夠在傳播學專業課程中具備溝通協助能力,促進課堂學生參與度的提升,提高學習效率;學生在一些交叉學科課程中,能夠將心理學、統計學、計算機學科等學科知識,運用于解決傳播學相關問題。
5.社會責任:畢業生應當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,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,始終堅持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,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方向,維護國家利益,遵紀守法;應當始終堅守新聞真實性等基本準則以及服務國家、服務人民、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理想;具有清晰的新聞從業者的角色認知,具備積極樂觀、競爭協作的良好個性;并具備傳播學綠色發展理念和實踐,推動綠色媒介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角色,更好地為地方文化傳播服務。
三、修業年限、畢業要求與畢業學位授予
1.修業年限:正常4年(要求在3~6年內完成)。
2.畢業要求:思想政治合格,修完本專業培養方案規定的所有課程,至少在規定的年限內修滿規定的學分,且所得學分的結構符合要求,方可畢業。
3.畢業學位授予條件:取得畢業資格,德、智、體、美考核合格,并達到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》和學校規定的授予學士學位的條件,授予文學學士學位。
四、主干學科
新聞傳播學、戲劇與影視學、計算機科學與技術。
五、核心課程
傳播學概論、新聞學概論、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、網絡與新媒體概論、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、大眾傳播史、新聞采訪與寫作、新聞編輯、新聞評論、傳播學研究方法、調查軟件與應用、輿論學、跨文化傳播、傳播效果與測量、傳播心理學、受眾與視聽率分析等。
六、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
課堂實踐(實驗)、第二課堂、集中實踐(學年論文、畢業論文(設計)、專業見習或社會調查、畢業實習(含教育實習))。
傳播學專業旨在培養具備扎實系統的傳播學理論知識,擁有較強實務操作技能,通曉大眾傳媒運作機制,熟悉新聞傳播政策法規,具備寬厚的知識結構和跨文化視野,能熟練運用英語進行傳播交流、同時能運用第二外語進行基本日常交流的跨文化傳播人才;本專業尤其訓練學生在多元文化環境下的有效溝通、跨文化沖突規避和化解以及創造性解決方案的設計、實施和監控能力。學生畢業后不僅適合大眾傳播行業、網絡等新興媒體,還能夠在政府機構及企事業單位中勝任對外文化交流、公關協調、新聞宣傳等工作。
該專業主要開設課程有:傳播學概論、跨文化傳播、傳播倫理與法規、傳播學研究方法、中外傳播史、中西文化比較、新聞學概論、新聞采訪與寫作、新聞編輯與評論、公共關系、人際傳播、組織傳播、網絡傳播、政治傳播等。
專業主干課程:傳播學原理、網絡傳播學、社會學、網絡新聞原理與實務、新聞學概論、新聞采訪與寫作、新媒體概論、動畫制作與網頁設計、新聞攝影、網絡編輯與策劃、數據庫應用、公共關系學。
培養目標:本專業主要培養熟練掌握傳播學的基本理論,具有寬厚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基礎和扎實的網絡傳播基本技能,勝任大眾傳媒尤其是網絡媒體傳播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。
就業方向:主要在網站、網絡電視、網絡報刊等數字媒體、政府信息部門以及企事業單位從事信息采寫、節目制作、選題策劃、廣告宣傳、技術維護以及媒體的經營與管理等工作。
[查看完整介紹]
學制學位:本科四年,授予文學學士學位。
培養目標:培養具備優良的中文表達基礎和系統的傳播學知識背景,熟悉大眾傳媒運作機制和媒介融合的新趨勢,掌握網絡傳播技能和多媒體綜合應用能力,能在各類新聞傳播媒體以及其他公共傳播部門從事新聞傳播、公共信息傳播、新媒體資訊傳播等工作的應用型傳播人才。
主要課程:新聞學導論、傳播學概論、新聞編輯學、網絡傳播概論、傳播倫理與法規、新媒體傳播、非線性編輯、新聞采訪與寫作、網頁設計與制作、攝影基礎、廣告創意與文案寫作、媒介經營與管理等。
就業方向:畢業后可在新聞傳媒、網絡等新媒體從事公共信息傳播工作。
[查看完整介紹]